一、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
本專業培養目標以技術型人才為主,同時兼顧學術研究型人才的培養。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,具備水、氣、固體廢物、物理污染等控制技術、生態修復工程技術,環境規劃和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專業知識,具有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及運營管理能力,制定環境規劃和進行環境管理的能力,以及環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論、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能力,能在政府部門、規劃部門、經濟管理部門、環保部門、設計單位、工礦企業、環保企業、科研單位、學校等從事環境工程方面的規劃、設計、管理、教育和研究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。
二、專業的基本要求
1、素質結構要求
思想道德素質: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、思想素質、道德品質、法制意識、誠信意識、團體意識。
文化素質: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、文學藝術修養、現代意識、人際交往意識。
專業素質:具備良好的科學素質和工程素質。科學素質包括科學思維方法、科學研究方法、求實創新意識、科學素養;工程素質包括工程意識、綜合分析素養、價值效益意識、革新精神。
身心素養: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、心理素質。
2、能力結構要求
獲取知識的能力: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、表達能力、設計能力、計算機及科學技術應用能力。
應用知識能力:具備良好的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、綜合試驗能力、工程實踐能力、工程綜合能力。
創新能力:具備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、創新試驗能力、科技開發能力、科學研究能力。
3、知識結構要求
工具性知識:外語、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、文獻檢索、方法論、科技方法、科技寫作等方面的知識。
人文社會科學知識:法學、文學、歷史學、哲學、思想道德、政治學、藝術、社會學、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。
自然科學知識:數學、物理學、化學、生命科學、環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。
工程技術知識:工程制圖、工程力學、化學工程基礎、工程管理、電工電子學、土建基礎等方面的知識。
經濟管理知識:經濟學、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。
專業知識:本專業確定的主干學科的科學基礎知識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、毛澤東思想、鄧小平理論和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論,掌握數學、物理學、化學、外語、計算機應用等;專業方向知識包括工程流體力學、工程制圖、電工學、環境工程微生物學、生態學等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水污染控制工程、大氣污染控制工程、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、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、環境監測、環境評價、環境規劃與管理、資源工程、生態工程等專業知識。
三、專業主干課程、特色課程
1、主干課程: 《水污染控制工程》、《大氣污染控制工程》、《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》、《物理污染控制》、《環境監測》、《工程流體力學》、《環境規劃與管理》、《環境影響評價》、《課程設計》。
2、特色課程:《水文水資源工程》、《環境巖土工程概論》、《污染生態控制原理與方法》